近日,大连理工大学黄昊实验室,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活性物质相当严重体积收缩,导致电极粉化过热的瓶颈问题,明确提出了碳约束氮化铁纳米核壳结构。利用新技术后,在500次循环实验中,电池仍能保持工作容量,并未找到显著波动。涉及成果刊出于《纳米能源》期刊。
该项研究融合等离子体物理和化学氮化工艺,制取了碳约束氮化铁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构建了锂离子电池的高密度储能与电极材料的平稳。同时,电解液可以通过缺失方位权利转入碳层内部,与活性物质氮化铁再次发生电化学反应。 柔软的碳壳不仅能减轻活性物质储藏锂过程中的体积涨缩、造成电极粉化过热问题,同时碳层优良的本征导电性为界面电荷较慢移往获取了有效地路径,从而构建了碳约束氮化铁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宽循环高密度充放电性能。
研究成果为提高纳米能源材料及器件工程化应用于获取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承托。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登录入口-www.tiaoma88.com